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30 15:33:23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内容梗概及文章主旨

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 ……此处隐藏15075个字……事情都是用“礼”和“非礼”来评价的。在董狐和孔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做“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

但是,这种“为法受恶”模糊了事实真相,给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左传》为《春秋》所做的解释,那我们所能见到的历史就是“晋赵盾弑其君夷皋”。这显然不是历史的真相。

4、熟读全文,试分析文章如何体现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的?

提示(要点):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君像个君样,要按君道去做,臣像个臣样,要按臣道去做,父子也一样。

2.晋灵公不君,是说晋灵公不行君道。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屠杀宰夫,不但知错不改,还暗杀、谋害忠臣,哪里像个国君呢?

3.赵盾身为臣子,他对晋灵公滥杀宰夫直言敢谏,尽了忠君之职。赵盾在职守上是做到了宵衣旰食。他盛服待朝,“不忘恭敬”。从赵盾对待饿坏了的灵辄来看,又做到了养民也惠了。赵盾的确是按臣道而行的一个良臣。

4.写灵辄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一个才子的形象。灵辄按子道而行,三天没吃饭,都快饿死了,当得到一点吃的,还不忘留下一半带给母亲。这可谓是大孝。

5.董狐认为是赵盾弑君。这看起来不公,但文章结尾为赵盾婉惜说:“为法受恶,惜也。”这里所说的这个“法”就是儒家的君臣之道啊!最后,《春秋》是阐述孔子政治理想的,《左传》号称是解释《春秋》的。《春秋》说赵盾弑君就是要求一个臣子要“忠之至”,忠到极致才成。也就是说赵盾忠的还不够,责备他呀!这是名分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确是比较全面深刻地反映出儒家君臣父子的思想观念。

《晋灵公不君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