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说课稿

时间:2024-05-16 20:15:29
基因工程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因工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因工程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和学习。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科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第一章《基因工程》。由于本节课为高三一轮复习课,我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教材中本章一共为四节的内容:第一节介绍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第二节介绍基因工程的基因原理和技术;第三、四节分别介绍基因工程的应用和前景。经过整合后我将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基因原理和技术为主干,通过以基因工程的应用转基因抗虫棉为实例,重点突破工具酶的使用等技术问题,这样既节省了复习的课时,避免了教师重复新课内容的嫌疑,又使知识富有体系,能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抓住主干知识,使整块知识能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内复习完整。

教学的核心要素是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分析学习任务。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先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出示),让学生课前先阅读任务单上的一篇题为《揭秘转基因抗虫棉产业化过程》的文章,让学生有兴趣并且带着问题去学习这部分内容。

制定教学目标,还需要知道学生的现有情况和学习需求。我运用访谈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以及学习需求,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分析信息,探明学情如下:

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比如 ……此处隐藏6528个字……布置的作业:模拟制作重组DNA分子,让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重组DNA分子,指出哪种颜色纸张代表质粒?那种颜色纸张代表目的基因?各有几个切割位点?露出几个黏性末端?如何拼接上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模拟拼接,加深学生对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认识。最后,我再总结指出:大家手中拿的自己亲自动手做的重组DNA分子,就类似基因表达载体,蓝色纸片代表被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质粒,只有一个切割位点,露出两个黏性末端;红色纸片代表目的基因的形成,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有两个切割位点,露出两个黏性末端;把红色纸片黏合到蓝色纸片的中间,黏性末端碱基互补配对,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就形成一个重组DNA分子。强调指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首先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再用DNA连接酶把互补的黏性末端连接。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由四个部分组成: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这部分内容大约要用三十分钟讲授。

六、作业 :

最后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内容,预习后面的两个步骤,练习册中相关内容要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什么叫目的基因?原核生物基因结构与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区别。

2、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

①基因组文库 ②部分基因文库:cDNA文库

3、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①概念 ②原理 ③前提条件 ④过程

4、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1、目的:

2、组成:

3、过程:

《基因工程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